最近我科将CSF标本墨汁染色找隐球菌的项目转至我室检查,原来在体液室检查,而墨汁染色镜下并不好认出镜下看到的倒底是杂质、细胞、还是隐球菌?所以我们在墨汁染色的同时另外用棉兰染色进行镜检,感觉比墨汁染色要好看,当然这只是初用,以后还要继续进行比较,以下与大家分享镜下图片:
CSF中的细胞:(可见胞内有核)
杂质:
细胞:
墨汁染色:细胞
标本2 ,棉兰染色:大量白细胞,可以看见胞核。
标本2,墨汁染色:细胞,与隐球菌无法辨别,唯一的区别是没有荚膜。
以上是阴性标本。

以下是阳性标本,比较一下,与上面的墨汁染色有区别吗?除了两个相连的菌体外,荚膜并不明显:
此标本抗酸染色,没找到抗酸杆菌,却见到一个典型的菌体:
因为此患者同时送了CSF培养,根据真菌生长特点,我们在CSF培养24h后的培养瓶中取少量液体接种于SDA,室温培养,结果48h长出菌落,而此时培养瓶的固相并没有菌落,液体部分稍微浑浊,于是将瓶置于室温培养,24h后固相见到细微的菌落。这个例子告诉我们,人工血培养很容易漏检隐球菌,应加以注意。
以下是培养菌棉兰染色及培养瓶菌落观察的图片,与大家分享:
棉兰染色同样可以看到荚膜:
培养出的隐球菌有荚膜的例子并不多,但上面的图告诉我们可以尝试用棉兰染色找CSF中的隐球菌,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尝试一下。
以下是阳性的CSF标本培养瓶中的变化:
侧面:液体培养24h后,晃动可见微混:
背面:24h没有菌落
转至室温培养24h后,固相看到细微的菌落:
正面:
背面:48h 见细微菌落
侧面:48h 液体进一步浑浊:
鉴定和后续菌落图待续。
2012-6-3
鉴定:ID 32C ,新型隐球菌。

瓶室温培养3d后:
评论